月經周期或前或后1-2周者,稱為“月經先后無定期”,又稱“經水先后無定期”、“月經愆期”、“經亂”。
本病相當于西醫(yī)學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的月經不規(guī)則。青春期初潮后1年內及更年期月經先后無定期者,如無其他證候,可不予治療。月經先后無定期若伴有經量增多及經期紊亂,??砂l(fā)展為崩漏。
[病因病機]
主要機理是沖任氣血不調,血海蓄溢失常。其分型有腎虛、脾虛和肝郁。
一、腎虛
少年腎氣未充,更年期腎氣漸衰,或素體腎氣不足,房勞多產,久病大病,損傷腎氣,腎氣不充,開闔不利,沖任失調,血海蓄溢失常,遂致經行先后無定期。
二、脾虛
素體脾虛,飲食失節(jié),或思慮過度,損傷脾氣,脾虛統攝無權及生化不足,沖任氣血失調,血海蓄溢失常,遂致經行先后無定期。
三、肝郁
素性抑郁,或忿怒過度,肝氣逆亂,氣亂血亂,沖任失司,血海蓄溢失常,遂致月經先后無定期。
[辨證論治]
以月經周期或長或短但經期正常為辨證要點。治療以調理沖任氣血為原則,或疏肝解郁,或調補脾腎,隨證治之。
一、腎虛型
主要證候:經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質稀,頭暈耳鳴,腰酸腿軟,小便頻數,舌淡,苔薄,脈沉細。
證候分析:腎虛封藏失職,開闔不利,沖任失調,血海蓄溢失常,故經行先后無定期;腎虛則髓海不足,故頭暈耳鳴;腰為腎之外府,腎主骨,腎虛則腰酸腿軟。舌淡苔薄,脈沉細,為腎虛之征。
治療法則:補腎益氣,養(yǎng)血調經。
方藥舉例:固陰煎。
若腰骶酸痛者,酌加杜仲、巴戟天;帶下量多者,酌加鹿角霜、沙苑子、金櫻子。
若肝郁腎虛者,癥見月經先后無定期,經量或多或少,平時腰痛膝酸,經前****脹痛,心煩易怒,舌黯紅,苔白,脈弦細。治宜補腎舒肝,方用定經湯(《傅青主女科》)。
當歸、白芍、熟地、柴胡、山藥、茯苓、菟絲子、炒荊芥
方中柴胡、炒荊芥疏肝解郁;當歸、白芍養(yǎng)血柔肝;熟地、菟絲子補腎而益精血;山藥、茯苓健脾生血。全方舒肝腎之郁氣,補肝腎之精血,肝氣舒而腎精旺,氣血疏泄有度,血海蓄溢正常,月經自無先后不調之虞。
二、脾虛型
主要證候:經行或先或后,量多,色淡質稀,神倦乏力,脘腹脹滿,納呆食少,舌淡,苔薄,脈緩。
證候分析:脾虛統攝無權,沖任氣血失調,血海蓄溢失常,故致月經先后不定期;脾虛生化氣血之源不足,故經色淡紅而質稀;脾主四肢、肌肉,脾虛則神倦乏力;脾虛運化失職,故脘腹脹滿,納呆食少。舌淡,苔薄,脈緩,也為脾虛之征。
治療法則:補脾益氣,養(yǎng)血調經。
方藥舉例:歸脾湯。
若食少腹脹者,酌加麥芽、砂仁、陳皮;月經量多者,去生姜、當歸,酌加烏賊骨、陳棕炭。
三、肝郁型
主要證候:經行或先或后,經量或多或少,色黯紅,有血塊,或經行不暢,胸脅、****、少腹脹痛,精神郁悶,時欲太息,噯氣食少,舌質正常,苔薄,脈弦。
證候分析:肝郁氣結,氣機逆亂,沖任失司,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經或先或后,經血或多或少;肝氣郁滯,經脈不利,故經行不暢,色黯有塊;肝郁經脈澀滯,故胸脅、****、少腹脹痛;氣機不利,故精神郁悶,時欲太息;肝強侮脾,脾氣不舒,故噯氣食少;證屬氣滯,內無寒熱,故舌象正常。脈弦,為肝郁之征。
治療法則:疏肝解郁,和血調經。
方藥舉例:逍遙散(《和劑局方》)。
柴胡、當歸、白芍、白術、茯苓、甘草、薄荷、煨姜
若經來腹痛者,酌加香附、延胡索;夾有血塊者,酌加澤蘭、益母草;有熱者,加牡丹皮、梔子;脘悶納呆者,酌加枳殼、厚樸、陳皮;兼腎虛者,酌加菟絲子、熟地、續(xù)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