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總稱為奇恒之府。奇恒,異于平常之謂。腦、髓、骨脈、膽、女子胞,都是貯藏陰精的器官,似臟非臟,似腑非腑,故稱?!澳X、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于陰而象于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恒之府”(《素問·五臟別論》)。馬蔚進一步指出“腦、髓、骨、脈、膽與女子胞,六者主藏而不瀉,此所以象地也。其臟為奇,無所與偶,而至有恒不變,名曰奇恒之臟”(《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注證發(fā)微》)。奇恒之府的形態(tài)似腑,多為中空的管腔性器官,而功能似臟,主藏陰精。其中除膽為六腑之外,其余的都沒有表里配合,也沒有五行的配屬,但與奇經(jīng)八脈有關(guān)。
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六者之中,膽既屬于六腑,又屬于奇恒之府,已在六腑中述及。骨和脈將在五體中介紹。本節(jié)只敘述腦、髓、女子胞三者。
一、腦
腦,又名髓海、頭髓。在氣功學上,腦又稱泥丸、昆侖、天谷。腦深藏于頭部,位于人體最上部,其外為頭面,內(nèi)為腦髓,是精髓和神明高度匯集之處,為元神之府。
(一)腦的解剖形態(tài)
腦,位居顱腔之中,上至顱囟,下至風府(督脈的一個穴位,位于頸椎第1椎體上部),位于人體最上部。風府以下,脊椎骨內(nèi)之髓稱為脊髓。脊髓經(jīng)項復骨(即第6頸椎以上的椎骨)下之髓孔上通于腦,合稱腦髓。腦與顱骨合之謂之頭,即頭為頭顱與頭髓之概稱。
腦由精髓匯集而成,不但與脊髓相通,“腦者髓之海,諸髓皆屬于腦,故上至腦,下至尾骶,髓則腎主之”(《醫(yī)學入門·天地人物氣候相應(yīng)圖》),而且和全身的精微有關(guān)。故曰:“諸髓者,皆屬于腦”(《素問·五臟生成》)。
頭為諸陽之會,為清竅所在之處,人體清陽之氣皆上出清竅?!邦^為一身之元首……其所主之臟,則以頭之外殼包藏腦髓”(《寓意草·卷一》)。外為頭骨,內(nèi)為腦髓,合之為頭。頭居人身之高巔,人神之所居,十二經(jīng)脈三百六十五絡(luò)之氣血皆匯集于頭。故稱頭為諸陽之會。
(二)腦的生理功能
1.主宰生命活動:“腦為元神之府”(《本草綱目》),是生命的樞機,主宰人體的生命活動。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元氣、元精、元神,稱之為“先天之元”。狹義之神,又有元神、識神和欲神之分。元神來自先天,稱先天之神,“先天神,元神也”(《武術(shù)匯宗》),“元神,乃本來靈神,非思慮之神”(《壽世傳真》):人在出生之前,形體畢具,形具而神生。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人出生之前隨形具而生之神,即為元神。元神藏于腦中,為生命的主宰?!霸?,即吾真心中之主宰也”(《樂育堂語錄》)。元神存則有生命,元神敗則人即死。得神則生,失神則死。因為腦為元神之府,元神為生命的樞機,故“腦不可傷,若針刺時,刺頭,中腦戶,人腦立死”(《素問·刺禁論》),“針人腦則真氣泄,故立死”(《類經(jīng)·針刺類》)。
2.主精神意識: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思維意識和情志活動等,都是客觀外界事物反映于腦的結(jié)果。思維意識是精神活動的高級形式,是“任物”的結(jié)果。中醫(yī)學一方面強調(diào)“所以任物者謂之心”(《靈樞·本神》),心是思維的主要器官;另一方面也認識到“靈性記憶不在心而在腦”(《醫(yī)林改錯》)。“腦為元神府,精髓之海,實記憶所憑也”(《類證治裁·卷之三》),這種思維意識活動是在元神功能基礎(chǔ)上,后天獲得的思慮識見活動,屬識神范疇。識神,又稱思慮之神,是后天之神:故曰:“腦中為元神,心中為識神。元神者,藏于腦,無思無慮,自然虛靈也。識神者,發(fā)于心,有思有慮,靈而不虛也”(《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人身神明詮》),情志活動是人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反應(yīng)形式,也是一種精神活動,與人的情感、情緒、欲望等心身需求有關(guān)。屬欲神范疇。
總之,腦具有精神、意識、思維功能,為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樞紐,“為一身之宗,百神之會”(《修真十書》)。腦主精神意識的功能正常,則精神飽滿,意識清楚,思維靈敏,記憶力強,語言清晰,情志正常。否則,便出現(xiàn)神明功能異常。
3.主感覺運動:眼耳口鼻舌為五臟外竅,皆位于頭面,與腦相通。人的視、聽、言、動等,皆與腦有密切關(guān)系。“五官居于身上,為知覺之具,耳目口鼻聚于首,最顯最高,便于接物。耳目口鼻之所導人,最近于腦,必以腦先受其象而覺之,而寄之,而存之也”(《醫(yī)學原始》)。“兩耳通腦,所聽之聲歸腦;兩目系如線長于腦,所見之物歸腦;鼻通于腦,所聞香臭歸于腦;小兒周歲腦漸生,舌能言一二字”(《醫(yī)林改錯》)。
腦為元神之府,散動覺之氣于筋而達百節(jié),為周身連接之要領(lǐng),而令之運動。腦統(tǒng)領(lǐng)肢體,與肢體運動緊密相關(guān)?!澳X散動覺之氣,厥用在筋,第腦距身遠,不及引筋以達四肢,復得頸節(jié)膂髓,連腦為一,因遍及焉”(《內(nèi)鏡》)。腦髓充盈,身體輕勁有力。否則,脛酸乏其功能失常,不論虛實,都會表現(xiàn)為聽覺失聰,視物不明,嗅覺不靈,感覺異常,運動失。
總之,腦實則神全。“腦者人身之大主,又曰元神之府”,“腦氣筋人五官臟腑,以司視聽言動”,“人身能知覺運動,及能記憶古今,應(yīng)對萬物者,無非腦之權(quán)也”(《醫(yī)易一理》)。
(三)腦與五臟的關(guān)系
臟象學說將腦的生理病理統(tǒng)歸于心而分屬于五臟,認為心是君主之官,五臟六腑之大主,神明之所出,精神之所舍,把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統(tǒng)歸于心,稱之曰“心藏神”。但是又把神分為神、魂、魄、意、志五種不同的表現(xiàn),分別歸屬于心、肝、肺、脾、腎五臟,所謂“五神臟”。神雖分屬于五臟,但與心、肝、腎的關(guān)系更為密切,尤以腎為最。因為心主神志,雖然五臟皆藏神,但都是在心的統(tǒng)領(lǐng)下而發(fā)揮作用的。肝主疏泄,又主謀慮,調(diào)節(jié)精神情志:腎藏精,精生髓,髓聚于腦,故腦的生理與腎的關(guān)系尤為密切。腎精充盈,髓海得養(yǎng),腦的發(fā)育健全,則精力充沛,耳聰目明,思維敏捷,動作靈巧。若腎精虧少,髓海失養(yǎng),腦髓不足,可見頭暈、健忘、耳鳴。甚則記憶減退、思維遲鈍等癥。
腦的功能隸屬于五臟,五臟功能旺盛,精髓充盈,清陽升發(fā),竅系通暢,才能發(fā)揮其生理功能。
心腦相通:“心腦息息相通,其神明自湛然長醒”(《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癇痙癲狂門》)。心有血肉之心與神明之心,血肉之心即心臟?!吧衩髦摹髟兹f事萬物,虛靈不昧”(《醫(yī)學入門·臟腑》),實質(zhì)為腦。心主神明,腦為元神之腑;心主血,上供于腦,血足則腦髓充盈:故心與腦相通。臨床上腦病可從心論治,或心腦同治。
腦肺相系:肺主一身之氣,朝百脈,助心行血。肺之功能正常,則氣充血足,髓海有余,故腦與肺有著密切關(guān)系。所以,在臨床上腦病可以從肺論治。
腦脾相關(guān):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升清。脾胃健旺,熏蒸腐熟五谷,化源充足,五臟安和,·九竅通利,則清陽出上竅而上達于腦。脾胃虛衰則九竅不通,清陽之氣不能上行達腦而腦失所養(yǎng)。所以,從脾胃人手益氣升陽是治療腦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李東垣倡“脾胃虛則九竅不通論”,開升發(fā)脾胃清陽之氣以治腦病的先河。
肝腦相維:肝主疏泄,調(diào)暢氣機,又主藏血,氣機調(diào)暢,氣血和調(diào),則腦清神聰。若疏泄失常,或情志失調(diào),或清竅閉塞,或血溢于腦,即“血之與氣并走于上而為大厥”;若肝失藏血,腦失所主,或神物為兩,或變生他疾。
腦腎相濟:腦為髓海,精生髓,腎藏精,“在下為腎,在上為腦,虛則皆虛”(《醫(yī)碥·卷四》),故腎精充盛則腦髓充盈,腎精虧虛則髓海不足而變生諸癥。“腦為髓?!璞揪峦ǘ矫},命火溫養(yǎng),則髓益之”,“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皆上行至腦,以為生化之源”(《醫(yī)述》引《醫(yī)參》)。所以,補腎填精益髓為治療腦病的重要方法。
總之,臟象學說認為,五臟是一系統(tǒng)整體,人的神志活動雖分屬于五臟,但以心為主導:腦雖為元神之府,但腦隸屬于五臟,腦的生理病理與五臟休戚相關(guān)。故腦之為病亦從臟腑論治,其關(guān)乎于腎又不獨責于腎:對于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異常的精神情志疾病,決不能簡單地歸結(jié)為心藏神的病變,而與其他四臟無關(guān)。對于腦的病變,也不能簡單地僅僅責之于腎,而與其他四臟無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