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詩人王觀的《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
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賞析
朽言化作神奇,始稱作手。詞人丟開眼如秋水,眉如春山的俗套譬喻,直說水是眼波橫轉(zhuǎn),山是眉峰聚,快人快語,便覺清新可喜。藉此輕快的一筆,那友人所住的江南山水,也零點個成了美人兒的俏眉眼,活靈活現(xiàn)、盈盈動人了。順此筆勢而下,那詞客的兩大愁事----送春、送友、也全沒了往常的纏綿徘徊,變得做來輕輕巧巧,全不費力。送春也沒什么愁,江南還留得一段春;送人也用不上悲,友人還興許趕得上春。不如叮嚀一聲"千萬和春住"吧。你的幸運,也是我的欣慰。
此詞以新巧的構(gòu)思和輕快的筆調(diào),在送別之作中別具一格。
開篇“水是眼波橫”二句匠心獨運:前人慣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類的譬喻來形容女子容顏之美,如托名于劉歆的《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李白的《長相思》:“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白居易《箏》:“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處則反用其意,說水是眼波橫流、山上眉峰攢聚,其妙處不僅在于推陳出新、發(fā)想奇絕,而且在于運用移情手法,化無情為有情,使原本不預(yù)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別的場面,為友人的離去而動容。
“欲問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發(fā),亦見用筆靈動、造語新奇?!懊佳塾帯保仁怯髦赣讶斯枢l(xiāng)的秀麗山水,又令人想見友人妻妾倚欄盼歸之際美目傳恨、秀眉凝愁的情態(tài)。妙語雙關(guān),熔鑄非易。
過片后“才始送春歸”二句抒寫良情別緒: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悵恨;今又“送君”,更添悵恨十分。旦夕之間,兩諳別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卻故意出以淡語,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發(fā)奇想,叮囑友人如能趕上江南春光,務(wù)必與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對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此詞以新巧的構(gòu)思和輕快的筆調(diào),在送別之作中別具一格。
更多信息請查看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