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定材料】
1.日前,上海建市內首座無性別公廁,預計將于11月下旬投入使用,此舉也讓“無性別廁所”話題再度受到關注。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沈陽、重慶、青島、北京等地均出現了無性別廁所,但圍繞“無性別”廁所的爭議卻一直存在,“廢”與“立”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其實,無性別公廁算不上是什么新鮮事物,男女共用廁所,從遠古時期就開始了。在廣大農村地區(qū),至今還存在這種情況:一個人如廁時,聽到有腳步聲過來,就咳嗽一聲,表示里面有人,對方便會自覺轉身離去。對此,大家都非常習慣,且相安無事。在城市里,無性別廁所也老早就有了,比如,許多中小型餐館的廁所就不分男女,哪個廁位的門是開的,就可以直接進哪個門。何以有了正兒八經的無性別公廁,許多人就覺得尷尬呢?說起來,還是一個習慣或適應的問題,畢竟這是現代都市里的新鮮事物。
2.所謂“無性別廁所”,又叫“性別友善廁所”,就是廁所在設計、標識上,不再像傳統的廁所一樣分男女,而是故意模糊性別,讓任何有需要的人都可以進去方便。應該說“無性別廁所”是最先在歐美國家出現的,而且它開始也是為了滿足變性人士、同性戀者以及性別模糊人士的如廁需要,以避免他們在如廁過程中遭遇尷尬和危險。
很顯然,這是社會更加文明、進步、寬容與開放的體現。說起來,無性別公廁的投入使用,也是一種資源共享。在人口較多的城市或旅游景點,女性如廁難,有時真的難于上青天。畢竟男女有別,在如廁問題上,男廁一排小便池,十幾秒鐘便可解決十幾個人的方便之事;而同樣的時間,可能剛剛夠一名女性寬衣解帶。根據世界廁所組織統計,女性如廁時間平均70秒~75秒,男性如廁時間平均30秒~35秒。這也是為什么商業(yè)地段常常出現“男廁空蕩蕩,女廁排長龍”的原因。假如那是一座無性別公廁,如廁資源就可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在國內眾多城市出現的“無性別公廁”,其在承擔的功能上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是為了減少女性如廁排隊的時間,進而提高如廁的效率、減少資源的浪費。
3.根椐世界廁所組織統計,每人每天上廁所6—8次,女性如廁時間平均70秒—75秒,男性如廁時間平均30秒—35秒,女性如廁頻率大概是男性的1.5倍。這就意味著男女廁所擁有同樣蹲位的情況下,男廁一邊會有大量蹲位空置,而女廁這邊如廁者卻可能排成長龍。尤其是在旅游旺季的景區(qū)景點,或者人流量大的商業(yè)中心地區(qū),很多女性都不得不忍受內急而排長隊的煎熬,國內很多地方甚至發(fā)生過“占領男廁所”的行為藝術,以呼吁社會關注女性如廁難問題。
有人可能會說,既然如此,那在修建廁所的時候,把女廁的蹲位多修一些不就可以了?這確實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實際上現在全國多數地方在新修建或者是改擴建公廁的時候,也正是按照這樣的思路來進行的。但問題在于,這一方法只能部分解決女性如廁難的問題,卻無法解決男廁一方因為大量蹲位空置而造成的資源浪費問題。而且,“無性別廁所”的出現,對避免父母帶異性子女或者行動不便的老人如廁遇到尷尬也有很大幫助。有質疑者覺得“無性別廁所”會讓很多市民“不敢進”,或者是帶來個人隱私和安全問題。所謂“不敢進”,不過是個觀念上的問題,既然在憋急了的情況下男廁都敢進,“無性別廁所”反而不敢進了?而真正需要關注的問題,確實是隱私和安全問題。畢竟對于女性如廁者來說,等于是和其他男性如廁者在一個空間里解決問題,那么一方面需要做好隱私的保護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做好人身安全的保護工作。在人流密集區(qū)域建無性別公廁,是解決女性如廁難的一個良方。當然,這需要一個習慣的過程,但只要人們樹立了正確的思想觀念,這個過程就不會很長。這種對個人隱私和安全保護方面的要求,也就決定了目前“無性別公廁”最好先設置在鬧市區(qū)、商業(yè)中心、人多的景區(qū)景點等等位置,而不適合設置在過于偏僻的地方。作為公廁的管理部門,要及時出臺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加強對無性別公廁的規(guī)范化管理。當然也對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管怎么說,“無性別公廁”的出現,都是一種積極有益的探索,不該被人為的壓制。
結合給定資料,談談你對在人流密集地區(qū)設置無性別公廁的看法。
要求:觀點明確、條理清晰、有理有據、不超過250字。
【參考答案】
在人流密集地區(qū)設置無性別公廁是一種積極有益的探索,不該被人為的壓制。無性別公廁的建立一方面是社會文明、進步、寬容與開放的體現,能夠減少女性如廁排隊時間,進而提高如廁效率,減少資源的浪費,實現資源共享,同時也避免父母帶異性子女或行動不便的老人如廁遇到尷尬也有很大幫助。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無性別公廁會帶來一定的安全和隱私的潛在隱患。因此,民眾方面要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公廁管理部門要及時出臺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并加大對無性別公廁的規(guī)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