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往昔,古代賢者就知: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蒼生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從車胤囊螢映雪到蘇秦的錐刺股,詮釋著人生要善于思考更要勤于行動的真諦;溫家寶總理的“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時刻提醒著我們,要對生活抱有希望,滿懷熱情。
然而,看今朝,肩負社會希望在象牙塔里“深造”的大學生,終日不思進取,應付考試,虛度大把青春年華;上班族們終日忙碌卻不知思考,盲目工作卻不知規(guī)劃,無所進步,.....種種社會問題劍指當代人在生活中缺乏勤奮思考的自覺,缺乏對詩和遠方般生活的熱情。因此,我們唯有給生活注入熱情,思考,勤勞的筋骨,方能譜寫一曲充實的人生樂章。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生活要有飽滿的熱情。如今,行色匆匆的人們被高房價、重污染圍堵,快節(jié)奏的生活讓人們無暇為靈魂注入活力——閱讀,因此,麻木而冷漠的精神亞健康狀態(tài)成了新的眾生相。充實有為的生活離不開熱情,尤其是青年人,更應在人生菁華的年紀“覺醒”,而非“沉睡”。人們應當?shù)缴揭啊⑻锏?、河邊、湖畔去汲取自然的活力,生活在樓宇之間讓我們看不清自己的角色與定位;或是心心念念的想著自己為什么出發(fā),始終保持對目標足夠強烈的動機;抑或是在疲憊時給自己放松或獎勵,有人說人成熟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不立刻尋求回報,但是如今的這些“大孩子”,需要在前進的路上有一些積極的反饋。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生活要有勤奮的實踐。 勤奮是成功的基石。如果沒有勤奮作舟,成功之帆是無法到達彼岸的。方仲永幼年被稱為奇才,后來終日躺在奇才的光環(huán)中游走于市,終于在整日的庸碌無為中“泯然眾人矣”,讓后人感慨不已;然而,同是幼年被稱為奇才的錢鐘書,卻在進入清華后,加倍地勤奮學習,以至于以“橫掃清華圖書館”的氣魄投身書海,后來到了牛津,又日夜埋首于擁有四百萬冊以上圖書儲量的圖書館,孜孜不倦地博覽國內(nèi)不易看到的書籍,他用自己的勤奮為原本得天獨厚的稟賦插上了成功的翅膀,成為學貫東西,民滿世界的學者。可見,勤奮是架通往成功彼岸的橋梁。
人世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但是無論如何變遷,要收獲充實、幸福的生活就離不開三個字的修煉——心、性、行,唯有立正心、養(yǎng)靈性、重篤行,才能夠渡向人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