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亦作【泣對牛衣】牛衣:牛畜御寒遮雨之覆蓋物。 原指睡在牛衣中,相對涕泣;后喻夫妻共度貧困之生活,常用此語。
【出處】典自(漢班固《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第四十六》):“初,章為諸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訣,涕泣。其妻喝怒之曰:‘仲卿!京師尊貴在朝廷人誰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
【典故】漢代王章,字仲卿,少時為諸生,求學于長安,與妻共居。一日,王章得病,因貧無被,睡于麻編之牛衣中,自料必死,與妻訣別而泣。其妻斥之曰:“仲卿!京師朝中貴人無一超乎君?今貧病交迫,不自發(fā)憤圖強,反而啜泣,無志氣也!”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貧賤夫妻
【用例】(明葉憲祖《鸞鎞記第十四出》):“我曾把譏評句,聊申勸勉情,也只為牛衣對泣憐同病。”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義貓》):“翁家筏食,借貸無門,典質已盡,搔首踟躇,牛衣對泣而已。”
(清陳烺《錯姻緣第一出》):“堪嘆家貧似水,恁凄涼泣對牛衣。”
【成語故事】漢朝書生王章到京城長安讀書,學習成績十分優(yōu)秀,因為家里很窮,只好與妻子躺在蓋牛用的蓑衣里御寒。一天生病,他擔心自己會死,與妻子在蓑衣里相對哭泣。后來當官,因看不慣漢成帝的舅舅王鳳專權,不聽妻子的勸告上書而被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