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檄起邊亭,烽火入咸陽。
征師屯廣武,分兵救朔方。
嚴秋筋竿勁,虜陣精且強。
天子按劍怒,使者遙相望。
雁行緣石徑,魚貫度飛梁。
簫鼓流漢思,旌甲被胡霜。
疾風(fēng)沖塞起,沙礫自飄揚。
馬毛縮如蝟,角弓不可張。
時危見臣節(jié),世亂識忠良。
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
作品賞析
第 345 頁[①]羽檄(xí席):古代的一種緊急軍事公文。古時軍中用長一尺二寸的木簡寫上公文,用以征召。如特別緊急,就插上鳥羽,以示疾速。邊亭:邊境上亭堠,即為守望敵人而設(shè)立的哨所。烽火:古時邊防告警用的煙火。咸陽:本是秦都城,后人用以泛指國家的首都。這兩句是說告警的文書從邊亭發(fā)出,戰(zhàn)爭的消息傳到了都城。
第 345 頁[②]騎(jì繼):騎兵。廣武:縣名,在今山西省代縣。朔方:郡名,相當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黃河以南地區(qū)。這兩句是說朝廷召集騎兵駐扎在廣武,又分出兵力去救援朔方。
第 345 頁[③]筋竿:弓弦和箭竿,指弓箭。這句是說秋季天氣寒冷干燥,弓箭有力。
第 345 頁[④]虜陣:敵人的隊伍。
第 345 頁[⑤]使者:天子派出的使臣。這句是說傳達天子命令的使臣一個緊接著一個。
第 345 頁[⑥]雁行:大雁飛行時排成的整齊行列。緣:沿著。魚貫:魚群在水中游時前后相連的樣子。飛梁:高架在河上面的橋梁。這兩句是說漢軍排著整齊的隊伍沿著石路前進,又連續(xù)不斷地相隨著跨過了橋梁。
第 345 頁[⑦]漢思(sì四):指漢人的思想感情。這句是說策鼓軍樂聲中傳達出了漢人的思想感情。
第 345 頁[⑧]族甲:旌旗和鎧甲。被:覆蓋。這句是說旌旗和鎧甲上都蓋滿了胡地的寒嚴。
第 345 頁[⑨]角弓:用獸角裝飾的弓。張:拉開。
第 345 頁[⑩]節(jié):節(jié)操。這兩句是說在國勢危急時才能顯示出軍士的堅貞節(jié)操,在社會動亂時才能看到軍士的愛國忠心。
第 345 頁[11]投軀:舍身。國殤:為國家犧牲。屈原的《九歌·殤蕩》歌頌
【說明】
《出自薊北門行》屬漢樂府《雜曲歌辭》。薊(jì繼),古燕國都城,即今北京?!洞鲎运E北門行》這一篇擬樂府,是寫北方發(fā)生邊警后,朝廷派出軍隊去抵御敵人的進軍過程,反映了戰(zhàn)士們行軍的艱苦,表現(xiàn)了一種為保衛(wèi)國家不惜獻出生命的愛國精神。詩的格調(diào)雄渾悲壯。寫寒風(fēng)嚴霜中行軍,寫沙礫飄揚、馬毛卷縮,都很形象生動。了勇敢戰(zhàn)斗壯烈犧牲的將士,后來就稱為國犧牲的英雄為國蕩。
--------鄧魁英、韓兆琦等《漢魏南北朝詩選注》
更多信息請查看詩詞名句